10月14日,上海首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成功收官。今年以来,截至8月底,上海获批新药临床批件91个、新药生产批件10个、III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8个,有7个创新器械产品进入国家和上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23个I类创新药中,有6个来自上海,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多。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上海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里,政府方、资本方、企业方都在共同努力,让新药落地的速度快一点、再快一点。
*以上内容授权转载自“第一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期间,领星生物联合宇道生物于10月13日举办了“数据+智能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分论坛,分享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药研发的积极作用,为解决当下新药研发面临困境抛砖引玉。
会议现场,领星生物高级副总裁兼COO徐晓曼博士接受第一财经采访。
徐博士指出,新药研发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受到大家特别的关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很有可能去解决原创药研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效率低下。原创药研发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比较低,整体效率比较低,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介入很有可能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 截图来自第一财经
领星生物致力于打造智慧的新药研发及药物临床策略支持平台,以前瞻性眼光建立独特模式,打造了多维度的中国肿瘤患者真实世界数据。同时,自主开发了一系列专利算法及肿瘤领域的智能系统,以更智慧的方式整合并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洞察。
领星生物向国内外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团队提供基于多维度真实世界数据洞察的新药研发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新型生物标志物、药物靶点、作用机制等多维度探索;并协助医学数字部门获得基于多维度真实世界数据洞察的药物临床策略支持及药物商业化拓展服务,如患者亚群分析、有效性对比、适应症拓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