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星生物受邀在中科院培训知识图谱的前瞻应用

2021.06.07

202163日至5日,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企业信息管理及情报工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自然语言处理在大数据领域的应用高级研修班在沪成功召开。

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邀请,领星生物资深数据科学家张晓晨与会对其科研人员培训知识图谱技术相关应用,获得了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进,知识评价推理、企业智能化发展等场景应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自然语言处理能整合企业内部信息资源,为企业的决策部门和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为培养知识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重点方向的应用人才,推动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打造人工智能行业生态环境等做出贡献,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企业信息管理及情报工作专业委员会利用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和科技大数据优势,共同开设“自然语言处理在大数据领域的应用”高级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朱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于建荣主持开班仪式,邀请到了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肖仰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林欣、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阮光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资源建设部副主任刘峥、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研究员兼助理教授化柏林、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郑骁庆、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品开发部总工程师刘建华、科大讯飞AI 研究院研发主管张为泰、领星生物数据科学部资深数据分析科学家张晓晨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探讨自然语言处理的详细原理和各种使用场景。

在建立了良好理论理解的基础上,这一场培训压轴的分享由领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资深数据科学家张晓晨带来,就医疗文献的人工智能研发,知识图谱的科普和产品化和落地进行了操作体验式的培训。

他还就如何用人工智能助力到医疗科研展开了现场交互式演示,带大家体验了其他讲师所提到的尖端技术,如各种语义萃取技术、图谱新现实预测模型,让学员们更亲切地了解了领域内最新的技术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吸引到众多参会人员就其培训内容在会后进一步沟通交流。

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医学知识,是医疗大数据分析的关键。知识图谱技术提供了一种从海量文本和图像中抽取结构化知识的手段,知识图谱与大数据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正在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知识图谱技术在医疗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将会在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和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加的矛盾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领星生物一直致力于做癌症精准医疗实践者,希望未来可以深度挖掘AI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在肿瘤诊疗过程中的应用,真正做到让患者获益,帮助医生提高效率,推进中国肿瘤精准治疗发展。

关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建设涵盖科研机构、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技人才、试验基地等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为广大用户提供研发设计、工艺开发、中试孵化、检测测试、政策咨询、公益培训等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促进产学研合作,系统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环境,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运营的示范基地和重要节点。目前,平台服务对象已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在海外也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关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成立于20026月,由原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创新基地的学术期刊、档案、网络、挂靠学会、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等信息支撑与研究单元按照知识创新需求整合新建,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员单位之一,纳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整体规划体系,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国立信息服务与研究机构。